熱水儀表的中流砥柱
2012-5-23 14:51:55??????點擊:
凡使用過熱水水位儀表的用戶都有這樣的體會:很難找到穩定、可靠、耐用的儀表。原因是:水位傳感器在熱水中極易長水垢,導致儀表失靈。但近幾年,出現了一顆明星—千和電子,著名科學家、發明家、中科院研究員,千和電子公司的總工莊紹林先生,攻克了水垢影響傳感器的國際性難題,使熱水、太陽能熱水器實現自動化而無后顧之憂。
千和產品質量信得過
由于千和儀表耐用、穩定、可靠,產品敢于并率先實行質保期三年的承諾,從而保護了客戶的利益。
“千和產品久耐用,節水方便把心省”已成為眾所周知的事實。
隨著環境保護、實現低碳生活呼聲的不斷高漲,太陽能熱水器的普及率越來越大,其節能的效果已得到世界大多數國家、民眾的認可。但目前太陽能熱水器實現供水智能化因水垢影響,儀表不可靠,因而配套的儀表寥寥無幾,儀表得不到普及,自動化不能實現,依靠人工上水,節水、方便的愿望沒法實現。不少儀表廠家試圖通過電路的改進,提高其穩定性,但水垢這一天敵使這些廠家的愿望像肥皂泡一樣破滅。因而出現了熱水水位儀表廠家不斷倒閉更換新名重上市的怪現象,使配套其儀表的太陽能熱水器廠家及銷售商談虎色變,熱水水位儀表行業如同狼群中的羔羊一樣,很難生存、成長。
千和公司總工莊紹林先生,針對這一現象,認真調查并做理論分析:認為水垢的形成是分子激烈運動造成的。主要是分子動能增加之后,其勢能也引起變化,分子間距加大,提供了垢離子鉆入的空隙,形成垢基,繼而垢離子匯聚形成水垢。
最終結論是:金屬分子活潑,易長水垢,不能做為水位傳感材料。因而,在材料上大做文章攻克這一難關,選取了非金屬材料。自1998年開始實驗,歷經4年,直至2002年出產品。后又經過連續多年的考驗,在此期間,發現采用直流源傳感信號產生電腐蝕,加速垢基形成。而采用正弦交流對稱信號源,使電荷在周期內變化量△Q為零,避免了電腐蝕,進而阻礙了垢基的形成。就這樣,經過了連續6年的考驗,“千和”水位傳感器的確不受水垢影響,“千和”水位儀表耐用、可靠、穩定已是不爭的事實。2006年千和公司由媒體向外公布,“千和”水位儀表、“千和”傳感器連續使用5年無故障,“千和”產品質保3年。從而使水位儀表突出重圍,由此形成了新的產業鏈。
仿產品出現擾亂市場
之前千和公司的相關產品在全國著名刊物上發表了“水垢的形成及其防治方法”的文章,并強調了該產品的知識產權,及千和公司四項專利的有關證書,但是有些廠家無視知識產權法,肆無忌憚的仿造千和產品,因為仿造者不懂千和產品的特殊原理,只在表面外型上進行模仿,導致產品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,為此,不知實情的消費者對千和產品產生了懷疑,市場造成了極大的混亂。隨著“千和”打假之聲呼出,及真偽辨別法德不斷推出,市場正在逐歸正常。但千和公司打假不會就此停息。
歷史的車輪總是要前進的,無論什么難辨的真理,隨時間的推移總是會有澄清的時候。久而久之,千和儀表經用戶考驗,其出眾的耐用性、可靠性、穩定性已得到公認。那些產品不穩定、不耐用的儀表廠,一個個被淘汰出局,而千和公司如中流砥柱,不怕風吹浪打,勝似閑庭信步。
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
千和公司不僅具有過硬的產品,同時還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。2008年初,我國南方部分省份發生冰雪、凍雨災害,導致高壓輸電線結冰,大面積停電,造成了極大的損失,莊紹林先生下決心解決這個難題。在較短的時間內發明了“防凍輸電線”,利用優選法,采取節能、省材、投資小、施工方便的智能化預防措施,不中斷高壓電力輸送,不更換原高壓輸電線,自動防凍,從原高壓輸電線上攝取很小的能量來達到目的。從而防止高壓輸電線結冰,解決了高壓輸電線受凍中斷的難題,實驗成功,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,《齊魯晚報》、《青島日報》、《人民網》等媒體做了關注報道。
公司總工莊紹林先生,被評為和諧中國2009年度十大創新人物,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、嘉獎。其事跡在中央文獻出版社“共和國的脊梁------名人風采”等書籍刊登。
至今,千和公司已有發明近百項,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客觀的經濟效益。
- 上一篇:太陽能熱水器配備自動儀表的必然性 2012/5/23
- 下一篇:耐用的儀表才有推廣的價值 2012/5/23